不少人聽到「痔瘡手術」都會覺得害怕,認為一定很痛又要長時間休養。其實,現時的治療方法已經有很多不同選擇,由門診小手術到傳統切除,各有優缺點。關鍵在於根據自己的情況,選擇較為合適的方法。本文醫生帶大家了解常見的痔瘡治療與手術方案,以及如何與醫生一起做出正確決定。
Q1:有哪些痔瘡治療和手術選擇提供?
A1:視乎痔瘡的類型(內痔、外痔或混合痔)及嚴重程度而定。選項包括以下幾種:
- 橡皮圈結紮:適合只出現流血徵狀而沒有突出肛門的痔瘡。此手術利用橡皮圈結紮痔瘡,令痔瘡在結紮後的一至兩周內自動乾枯脫落。
- 多普勒超音波引導痔瘡動脈結紮術 (HAL):利用附有多普勒超聲波探測器的肛門鏡探測供應痔瘡的動脈血管,然後以針線結紮,以截斷痔瘡的血液供應,使之枯萎凋謝。
傳統痔瘡切除手術:對所有痔瘡都有效,內外痔可以同時切除, 較適合有嚴重外痔的病人。
Q2:怎樣決定哪種手術最適合自己?
A2: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,包括以下幾點:- 痔瘡的類型與嚴重程度:是內痔、外痔或混合痔?是否有明顯脫垂?脫出是否回縮?病灶大小如何?如果脫垂重或外痔大,一般需要考慮較具侵入性的手術。
- 病人的痛楚耐受度與恢復期期望:若病人希望術後痛楚輕、恢復快、住院日數少,非切除療法可能更吸引;若接受度高且願意忍受短期不適以換取更持久結果,傳統切除術可能更合適。
- 健康狀況及是否可接受麻醉/手術風險:包括年齡、合併症(如有凝血異常、心肺功能、慢性病等)、是否能承受手術和術後照顧。
- 費用與住院安排:住院日數(是否可日間手術或翌日出院)、術後跟進及護理需求等。病人與其家庭對術後恢復期的安排、工作或照顧責任等也須考慮。
總括來說,痔瘡的治療並不是「一刀切」的做法,而是要視乎痔瘡的種類、嚴重程度、以及病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需要來決定。由藥物、橡皮圈結紮,到訂書釘術或傳統切除,都有其合適的對象。病人應與醫生坦誠溝通,了解每種方案的風險與效果,並根據自身需求作出選擇。
#痔瘡治療 #痔瘡手術 #橡皮圈結紮術 #硬化注射療法 #訂書釘痔瘡手術 #傳統痔瘡切除 #肛門健康 #腸胃外科 #香港醫療資訊 #醫生解答 #預防痔瘡 #健康生活 #高纖飲食 #便秘困擾 #肛門疾病 #手術選擇 #復原護理 #醫患溝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