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麼是疝氣?常見的疝氣類型是什麼?

甚麼是疝氣?常見的疝氣類型是什麼?

「疝氣」這個詞不少人都聽過,但卻未必真正明白它是甚麼。很多人以為只是「長了個小腫塊」,其實疝氣是身體結構出現薄弱點的警訊,若忽視,甚至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。

Q1:醫生,甚麼是疝氣?

A1: 疝氣(Hernia)是指體內的器官或脂肪組織,經由肌肉或組織壁的薄弱處突出,形成可見或可觸摸的腫塊。這種情況最常見於腹部,患者在站立、咳嗽或用力時,腫塊會更明顯;平躺時則可能縮小甚至消失。簡單來說,就是體內某部分「頂出」了原本應被肌肉包裹的位置。

Q2:為甚麼會出現疝氣?

A2: 疝氣的出現主要與肌肉變弱及腹內壓力上升有關。 常見原因包括:

  • ●年齡增長導致肌肉彈性下降;
  • ●長期便秘、劇烈咳嗽或經常提重物;
  • ●懷孕或體重過高造成腹部壓力增加;
  • ●腹部手術後肌肉未能完全癒合。

這些情況都可能令腹壁出現裂口,使器官或脂肪組織從中突出。

Q3:有甚麼常見的疝氣類型?

A3: 疝氣可出現在身體不同位置,以下是最常見的幾種:

  1. 腹股溝疝氣(Inguinal hernia):最常見,發生在腹股溝或大腿上方,多由腸道突出形成,男性較多見。
  2. 股疝氣(Femoral hernia):位於腹股溝下方靠近大腿根部,女性較常見。
  3. 臍疝氣(Umbilical hernia):出現在肚臍周圍,常見於嬰兒或腹壓較高的成人。
  4. 裂孔疝氣(Hiatus hernia):胃部部分經橫膈膜的開口滑入胸腔,可能引起胃酸倒流或胸口灼熱。
  5. 切口疝氣(Incisional hernia):發生在曾經做過腹部手術的切口位置,因組織較脆弱而出現突出。
Q4:疝氣會有哪些明顯症狀可以觀察?

A4: 最常見的症狀是可見或可摸到的腫塊,在站立、用力或咳嗽時更為明顯。 部分患者會感到沉重感、拉扯感或不適。若出現以下情況,便要特別注意:

  • ●腫塊變硬或無法推回;
  • ●劇烈腹痛、噁心或嘔吐;
  • ●腫塊變色或突然增大。

這些都是「絞窄性疝氣」的警號,代表突出部分的血液循環可能受阻,屬緊急情況,必須立即求醫。

疝氣看似小問題,其實是身體的結構性警訊。它不會自然消失,若延誤治療,可能導致腸道被卡住、血液供應受阻等嚴重後果。當發現腹部或腹股溝有不明腫塊、在用力或咳嗽時更明顯時,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生檢查。及早診斷、及早處理,是避免併發症及維持健康的關鍵。

#疝氣 #腹股溝疝氣 #臍疝氣 #裂孔疝氣 #股疝氣 #切口疝氣 #腸道突出 #腹部腫塊 #外科疾病 #手術修補 #健康教育 #醫學資訊 #肌肉薄弱 #腹壁健康 #腸胃道健康 #醫生提醒 #健康警訊 #早期檢查 #forwardsmedical #外科專科 #蕭醫生

分享這篇文章
查詢